关于「湖面」

在这茫茫的互联网大海中,你找到了「湖面」这一个小小的角落。现实世界中任意两个人相遇的概率多么微小,网络世界也是如此。

2019年9月7日,凌晨1点多,经过一晚上的反复失败、纠错,几经挣扎想要先去睡觉的时候,终于成功了。那一刻,「湖面」正式上线。

我最先开始写文章是在暑假时。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网上和朋友聊天,谈了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和认识。说的多了,自己渐渐开始着手把谈话的内容整理出来,渐渐形成了一篇文章。于是,我开始想把这些文章保存下来,放到一个适合自己随时查阅和分享的位置。这就是这个网站诞生的契机。

我想给我的博客起个名字。像「Richard Zheng 的博客」这样的名字听起来平淡无奇,没有意义。于是我就想,我对自己写的文章有什么要求和期望?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意象可以概括?然后,我想到了「湖面」。我希望我的这个小网站能够像湖面一样,平静、客观、中立,提供一个看见世界的角度,反映出事物原本的样子。这,也就是我对我自己的要求了。

我们对这世界的认知总是不断的变化和更新,坚硬的成见被一遍遍地冲刷着,直到它们土崩瓦解。遗憾的是,这常常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受不到。所以,我在这里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是希望能给以后的自己一个参考。人的认知被不断修正的这个过程本身,也许就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低着头看到「湖面」,还能看到年轻时的自己,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探索」一词的英文——explore,其语源拉丁语有「喊出」之意。这也是我把自己写的东西放到这上面来的原因。在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得到的东西。如果因为自己持有的某种观点而沾沾自喜或自视清高,甚至只选择性地接受支持自己观点的声音,那么我们的偏见就会越来越深。另外,我所写的有不少是在伦理的领域之内,罗素曾说:对伦理的问题无法做科学的辩护。很多看法看似是一种普遍的伦理原则,实际上只是一种特殊的恳求。所以,我也只是恳求读者能看一看我的想法,并自己作出判断而已。

讲到这里,我想再讲讲自己对于「中立」一词的看法。柴静曾说,她原本认为中立和客观就是不加任何感情的看待事物,看待冲突的双方。后来,她明白还有另一种可能:客观是对事件中的任何一方都投入其中,有所感受,相互冲突的感受自会相互克制,达到平衡,呈现出“客观”的结果,露出世界的本来面目。这也是我对于自己的要求。在个别文章中,我还会详细讲到这种思想。

在最后,我想放上黑塞的《德米安》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那本书的序。以此共勉。

我不能自诩洞明世事。从过去到今天,我一直是一个寻觅者,但我已不再寻求于星辰和书本之间,而是开始聆听自己血液的簌簌低语。我的故事并不令人畅怀,也不像杜撰的故事那样甜美和谐,它味如痴语、混乱、癫狂和梦幻,就像所有那些不愿再自欺欺人的生活一样。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人们从来都无法以绝对的自我之相存在,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变成绝对自我,有人迟钝,有人更洞明,但无一不是自己的方式。人人都背负着诞生之时的残余,背负着来自原初世界的黏液和蛋壳,直到生命的终点。很多人都未能成人,只能继续做青蛙、蜥蜴、蚂蚁之辈。有些人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鱼。然而每个人都是自然向人投出的一掷。所有人都拥有同一个起源和母亲,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