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与神秘主义

最近经常听到「敬畏」这个词。有人说,哲学是需要我们敬畏的。不论是古希腊的思想家们还是现代的哲学学说,都需要我们去敬畏。还听到有人补充说,中国古代的哲学也需要敬畏甚至需要保持神秘。敬畏与神秘主义之间往往有很密切的联系。我认为,敬畏与想要保持神秘的动机都在于:不愿意为分析付出成本。这个成本具体来说有很多种,而本文想主要讨论的,是分析过程中信息的损失。

我最近发现自己越来越经常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我当然不会认为自己的文章能被划到「学术论文」的范围里,所以也不会为文章的被引量操心。但是,我仍然在考虑这么做所造成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好的,表明我的文章与文章之间有着逻辑联系并且能够相互印证。而另一方面我在担心,自己的一种思维模式如果被不断细化和表达,那会不会使得这种模式总是被印证而被加强和完善,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难以摆脱呢?我想让自己的思维清楚而连续地表达出来,是不是就在扼杀那些潜在的其他思维模式的可能性呢?

我的担心其实就是一种「敬畏」。我们在概括和分析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时,实际上就是在运动中寻找规律。如果一件事是静止不变的,我们自然没有概括和分析它的方法和必要。但是在概括和分析的过程中,这件事包含的一部分信息可能会丢失。这是源于我们把概括出来的这个规律当作了一件静止的事,但实际上很有可能不是这样,规律本身可能也在变化。这时,我们只能去概括规律的运动,也就是寻找二阶规律。很明显,这当然是想要弥补先前那个规律的误差。

但是,这里也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对某个事件的描述需要将所有的具体情况和潜在的前因后果包括进来。它追求的是极致的对事件的具体信息。比如我看到一个小球从高空落下,仅仅知道它的初始位置和加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最起码还要包括看到这个小球的时间、地点。包括这些的原因是我们没办法确定其他地方的小球是否也会这样落下。再夸张一些的话,还要包括观测者,因为唯我论强调,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是无法被证实的。你不能确定你看到的这个小球是否只是幻象,你只能确定自己真的看到了它。至于别人也能够对你描述那个小球的运动,你也没办法确定他是真的和你一样看到了,还是仅仅在编造。可以看出,这是想要通过定义取得一个完全静止的结论。当然,如果你觉得观测者这个属性仅仅依靠一个名字来定义的话还是不够精确,那你可以换成观测者那一刻的心理活动,乃至观测者的所有记忆,甚至到最后你需要把整个宇宙的诞生过程都包括进来。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也许我们仍然需要在定义上做些把戏,用编号或是其他什么序列把所有可能的观测者唯一地对应起来。推广到事件本身,也可以简单地把它对应到一个编号上来定义它。

这两种对待事件的看法显然是相反的,前者容许丢失信息而努力去弥补它,后者想通过定义得到静止的描述。敬畏就是源于后者,他认为概括和分析会不可避免地丢失信息,觉得没有办法从规律的角度认识事件,从而放弃前一种做法而选择了后一种,这就产生了神秘主义。在认识运动的时候,后一种看法显然是直接通过定义得出了绝对静止的规律:那个编号或是其他序列。在宗教中,这个序列就被称为「神」。特别地,宗教对序列的解读方式和对观测者的定义方式是一样的。

但是,用后一种看法看待前一种看法,可以发现它们并不完全矛盾。我们观测几个事件并总结规律,这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事件。用后一种看法看来,这个事件包括观测者的信息,比如总结规律的原因和动机。而这正是规律与现象之间的误差的来源。如果我们在进一步的观察中发现了一些误差,我们自然要回头审视我们是如何总结出那个规律的,也就是从横向去分析。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观察规律的运动本身,然后再尝试总结二阶规律,也就是从纵向去分析。这两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不同,实际上却是相通的。举例来说,你可能在学习重力相关的知识之前认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地更慢。这是因为你观察到羽毛总是比铅球下落地慢,并且你把这两个东西分别拿在手上时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下落的趋势不同,也就是对你的手的压力不同。但是,你可能会看到在真空管中它们是一起下落的。这就给你造成了困惑。为了解决这个误差,你也许会继续坚持自己在平时观察到的结论,而尝试给这个结论增加附加条件描述其运动。比如你可以说,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程度与气压有关。这对应着纵向的分析方式。但是,如果你又看到,把一张纸折叠成不同的形状,它们下落的速度也不一样。这时你为了修正这个误差,有多种分析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坚持先前观察的所有结论,并尝试论证纸张的形状对它周围的气压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只坚持重量的结论,并且说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程度与气压和物体形状都有关。这两种看起来都是纵向的分析方式。但是,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对于「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程度与气压有关」这个结论来说,「物体重量对下落速度的影响程度与气压和物体形状都有关」是横向的分析方式得出的结论。另外又有一种,自然就是把重量的结论也舍弃了,重新回到三个现象本身,在这里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要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之前会得出已经被舍弃的结论。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看到,前文所说的两种对待事件的看法实际上是相通的。在只遇到较少的现象时,两者的差别可能较大。但在分析越来越多的现象之后,两者的差别也会越来越小,趋于相同。只要严谨地考虑每一个现象并分析,那个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在最后,我还想说说我对敬畏和神秘主义的看法。刚才已经说过,这两种都是源于不愿意为分析付出成本导致的结果。而成本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损失。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一种概括出的规律是完美的、不变的。但是,一味的追求最基本的现象的静止性是现实的吗?如果是,那这样的静止性又有多大的意义呢?显然,对绝对静止性的追求彻底阻碍了我们概括或分析它。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讲,静止的事物是不需要研究的。只有那些运动的事物才对我们有意义,我们需要假设我们活在运动之中。

Related posts:

  1. 怎样定义「意识」
  2. 运动、静止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