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

最近经常看到有人提到「言论自由」,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批评政府这样的监管角色。而我认为,「言论自由」是一种能力。要达到言论自由,需要更多人作出改变和付出努力。下面详细地讨论这一点。

首先,我认为言论自由的前提是「思想自由」,也就是公正、平等、理性的思维。这条要求适用于所有发表言论以及审视他人言论的人。而很多时候,思想自由往往被人们忽略。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发表和交流政见的平台,即便是一件小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被放大很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在一个虚拟的、几乎互相匿名的情境中与别人交流时会多么冲动、多么不理性。我认为要达到思想自由,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与自己所持立场相反的人,把它们和自己想法的冲突当成一个现象去分析,并且永远不认为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与此同时,人们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这也是阻碍思想自由的重要因素。

我曾经发表过一些有些颠覆的言论,却受到了阻止。当时我觉得不解,然而现在我明白:很多时候当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上面所说的「思想自由」,但是当我把文章写出来并对外发布时,人们看待和解读我的言论的方式却很有可能不如我所期待的那样。但是,由此造成的影响当然是我的责任。由此看来,言论的接受者能够做到「思想自由」也至为关键。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话题与其他话题比起来更为敏感,也就是说言论自由在不同的话题中存在差别。这是因为这一类话题是社会的基本框架(如政治)或者是人们价值观的基础(如一些伦理问题)。如果我们轻易作出改变,那么错误可能是承担不起的。这就关乎到我们的「行为自由」。对于这种情况实在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尝试「知行不合一」,也就是暂时让自己的行为维持稳定。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人人都将自己的权利交出(比如交给国家),然后再分给所有人。刚才讲到的「知行不合一」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行为自由的权利,以维护全体利益。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更加包容地对待错误,尤其是政府等决策者角色的错误。这样,我们在讨论政治问题时才能更加被决策者包容,这样才是一个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行为自由三者是递进关系。只有前面的权利能够被满足,才有可能满足后面的权利。由此来看,我们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只有我们从思想上解放自己,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言论自由。所以,言论自由反映的正是我们的能力。不管怎样,我仍然认为我们多思考和质疑一些问题永远比不思考要好的多(前提是自己能做到思想自由)。另外我现在还认识到了一点:很多时候我们试图努力维护稳定、不允许质疑的那些思想往往是脆弱和不完善的。只有让思想经历一次次的思考的冲刷洗礼,最后积淀下来的才会最稳定、最接近真理。